• 城市建设
  •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8年02月22日 字体:[][][
  •   

      城区总体规划   1986年制订《铜鼓县城总体规划》,报请省人民政府审查批复。1986——1990年,县城建设按规划要求进行。19935月,对县城城区总体规划作了修订。将原规划城区面积6.5平方千米扩大为7.85平方千米,使布局更趋合理,公共设施和住宅建设更趋配套。1994,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第二轮修编。规划到2000年底,县城区8平方千米,城区人口规划3万人,2010年城区人口5万人。充分发挥城市建设和管理上的龙头作用,确立了“扩大县城框架,完善城市功能,集中建设新区,适度改造旧城,提高建设品味,注重山区特色”的城市建设思路。20082月,编制完成《铜鼓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该轮规划预测2020年末全县人口为15.34万人,城区人口为6.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3.2%,建设用地规模为6.1平方千米,确定城市性质为湘赣边界以林副产品加工和旅游产业为主的生态山水林小城市。200912月和20106月份,铜鼓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先后两次委托江西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对铜鼓县进行地形测绘,并补充完善铜鼓的现状地形图,为总体规划修编、各项规划编制及建设活动提供现状地形资料。20108,奉铜高速公路修改线路走向及出口的建设对铜鼓县城市建设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铜鼓县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新一轮的修编。2010年,委托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铜鼓县城市总规划(2004——2020)》进行了修编,编制完成了更符合铜鼓县城市发展要求的《铜鼓县城市总规划(2010——2030)》,分别于2011年的1月和6月,通过省住房建设厅专家组的纲要评审及市城建局专家组的成果评审,并于20121月,通过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此次总体规划,将县城原规划面积8平方千米扩大到18.46平方千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由原来的6.1平方千米扩大到7.5平方千米。城区人口规划至20155.3万人,城镇化水平48%,远期(2030年)8万人,城镇化水平65%2009年,结合奉铜高速公路建设,调整规划发展策略为“先扩后改、西进北推、东拓南控”,中心城区面积由6.1平方千米增加到10.36平方千米。按照总体规划,全县修建城市道路20千米以上,其中新建城市主干道不少于10千米,基本形成“二环三纵四横”的路网新格局。贯通七条道路:即新建迎宾大道、新建温泉大道、新建城南西大道、新建城中森林大道、新建剑石大道、新建和改造定江西路、改造环城北大道。

    铜鼓老城  铜鼓老城位于石桥村、定江河汇合处,始建于明朝万历五年(1577)置铜鼓营,构筑营城,环城245丈,设有东、南、西三座城楼和一座巡警楼。至1949年,城区总面积0.7平方千米,城区老街、柳林街两旁有清雍正年间先后始建的周、钟、刘、卢、邱、洪、曾、张、吴、林、黄、赖、帅、凌、温、罗、潘17姓祠堂与250栋住宅和店铺,共34070平方米,大部分房屋是土木、木瓦结构,砖木结构的很少,且房屋矮小。有居民1945人;有手工业、南杂、百货、饮食、副食品等服务行业224户;有小学1所、老师8人,学生120余人;有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6人。

    老街(含柳林街)原名石下铺。明洪武八年(1375年),铜鼓城区置三储运粮仓,又曰义仓(即“万笏朝天”河上游依山崖陡峭一线),于老街之上的叫上仓,居中的叫中仓,其下的叫下仓,后来就俗称上仓街,中仓街、下仓街。由上仓、中仓、下仓三段相连的一条街道,统称老街。该街长984米,宽5米,中间铺花岗岩条石,两侧镶砌鹅卵石路面。1984年,街道改铺水泥路面。同时拆除部分原有木瓦结构的旧房,新建砖木、混凝土结构的居民宿舍及营业楼房。2005年,建秋收起义阅兵广场以及沿河改造,拆除柳林街东段大部分房屋。

    定江路东起桥北商城丁字路口,西至迎宾大道相连,全长3520米。2012114日进行开工改造,用两个月时间对定江路(东至铜鼓大桥头,西至铜鼓广场)进行彻底改造,重新铺设沥青路面。这次街道整治翻新,全长2400米,造价为1493万元,换填路基1米左右,旨在彻底改变昔日坑坑洼洼的路况,纪念建县百年。

    三八路南起定江东路电信大楼丁字路口,北至城北路对接,全长450米,路宽22米。2005年,对该路进行改造,重新铺设沥青路面,人行道铺高花岗岩,全面实施绿化、亮化。

    城北路东与永宁老街相接,西至寨上桥止,全长1000余米。2005年开始,对城北路再次进行整治,将沥青路面改为水泥路,人行道铺设花岗岩,行道树予以更换为香樟等。

    城南路东起江头车站丁字路口,西至高坪垴迎宾大桥南端,全长9000米。2012114日开工,用两个月时间对城南东路坑坑洼洼的路况进行彻底改造,换填路基1米左右,重新铺没沥青路面。路长为1300米,造价为1700万元。

    剑石路 19837月,开始修建剑石路。从永宁街的下仓街起,依山傍水沿定江河而下至帅家坝。开同年11月竣工,投资4万元,全程1500米。1988年,剑石路延伸到帅家坝东向边缘,由原来的1500米增加到2000米,便于旅游者浏览和菜农运输。

    环城路 即环城北路,北起温泉镇的寨上华光庙,经寨上桥,张家坳、定江路、定江河的西湖桥与城南路烈士陵园处于丁字路口相接,全程1600多米。2011年,对该路进行了全程改造,改沥青为水泥路面;同时对路南段、中段的人行道整修,铺设石板道。

     

    沿河路原先为河堤。198377日,山洪暴发,河堤多处缺口。10月,开始重点修建,全面加固加宽,从通往漕口的横路起至铜鼓大桥,全长2754米,路面宽七八米,其中已铺水泥路面185米,可通大型汽车,1984年竣工。2010——2012年,定江沿河路两岸东至秋收起义阅兵广场(含寨上广场至阅兵广场),西至城西大桥,除西湖大桥至铜鼓大桥北岸一段正在施工中外,其余全部铺上花岗岩石板道,安装雕花石板、石柱与防虫松材相间的防护堤栏。

    迎宾大道  北起温泉镇青塅处的昌铜高速公路铜鼓收费站,南至高坪垴的迎宾大桥南端。该大道于20117月动工,2012年年底基本完工,工程总投资1.1亿元。全程沥青路面。大道全长2.3千米,其中60米宽的路面有1.9千米;42米宽的路面有400米。

      四区建设

    行政新城区建设  加大怀远至上铁线高坪、官仓的道路、桥梁、城防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拉开框架,完善功能,促进扩容提质;出台政策支持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搬迁至新区,启动行政中心、艺术中心、四星级宾馆、教育园区等项目建设。
    休闲旅游区开发 按照“先行做好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征地搬迁,严控私人建房”的思路,积极做好休闲度假区开发,以全力推进温泉地热资源高品位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完善区内路网建设,不断完善配套公共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商贸老城区改造  改造定江河、石桥河沿河道路,打通经纬路、西湖西巷路,民福巷路,缓解商贸中心区交通压力;按照“控制容量、保持规模”的原则,全力推进危旧房、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改善居住环境;按照“四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要求,以规划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空地建绿为重点,大力提升老城区园林绿化品质;完成定江街、商贸中心、客家文化一条街、定江停车场建设,进一步提升商贸功能和城市品位。
    生态经济区建设  坚持做优规划、有序开发、引领长远的发展目标,以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按照“工业园区、城市新区”的要求,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在园区、三都和大塅集镇配套生产、生活性服务设施,以良好的硬件环境承接项目进园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