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鼓县2018年产业扶贫工作计划
  •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04日 字体:[][][
  •   

    铜鼓县2018年产业扶贫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市精准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在扶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立贫困群众增收产业体系,助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合我县贫困人口情况和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工作要求,针对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发展需求,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特点,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因地制宜的发展扶贫特色产业。以促进农业产业增效、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坚持扶贫到村到户与连片开发、规模发展相结合,增强贫困农户自身“造血”功能,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总体思路

    一是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科学发展。本着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能长久发挥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和安排农业产业扶贫项目。

    二是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重点推进,发展主导农业产业。按照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要因势利导,注重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主导农业产业,每个有贫困村的乡镇要确定一个主导农业产业,集中发展,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三是整合涉农资金精准投放。确保扶贫政策到位,项目落实到位、投入安排到位。财政资金、项目资金进行倾斜扶持,投向农业产业,实行精准投放,形成的资产直接量化到村落实到户,增加贫困农户的财产性收入。

    四是集中连片,区域攻坚,先难后易,统筹兼顾。充分发挥规划作为资源整合平台的作用,优先对贫困程度较深、地域自然相连、主导农业产业一致的乡镇,统筹规划,连片推进。同时兼顾相对分散、单个零星的农业产业。

    五是坚持农业产业扶贫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要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到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中去。

    三、目标任务

    到2018年底,每户贫困户都有一项以上能够长期稳定增收致富的主导农业产业项目,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因地制宜,重点推进,全县明确5-6个主导农业产业,通过农业产业扶贫,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安全高效的农业产业扶贫体系,充分提高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能力,逐步实现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因地制宜发展扶贫特色产业

    把扶持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作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突破口,通过信贷贴息、专项扶持和项目支持等方式,通过扶持发展“有机水稻、蔬菜、茶叶、水果、养殖业、休闲农业”等产业,对省、市定贫困行政村、重点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扶助。

    一是有机水稻生产。在大段、三都、温泉、排埠、带溪等乡镇发展有机水稻基地5000亩。

    二是有机蔬菜生产。扶持大段、温泉、三都、永宁、排埠、带溪等乡镇新建和改造蔬菜基地1000亩。

    三是茶叶生产。充分利用我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在适合发展茶叶的贫困地区,鼓励贫困群众参与种植开发茶叶基地,在港口、棋坪、高桥、温泉、三都、排埠、永宁、大段等乡镇村新建和改造茶叶基地10000亩。

    四是中药材生产。在适合种植中药材的贫困地区,鼓励贫困群众参与种植开发中药材基地,在港口、棋坪、高桥、排埠、大段等乡镇新增中药材种植基地3000亩。

    五是发展养殖业。充分利用我县山区优势和产业政策发展黑山羊、家禽、水产、中蜂等特色养殖,2018年新增养殖业项目10个。

    六是休闲产业开发。支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富民产业,打造3-5个旅游扶贫示范村,积极开发我县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和山区生态资源,推进乡村旅游和生态休闲旅游等发展,发展一些乡村旅游示范点,景区开发和农家乐等多种形式的休闲产业,支持完善示范点等休闲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鼓励和帮助贫困群众加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发展贫困村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让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建设,并从中获取经济收入,同时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贫困群众以自己的土地以及国家财政资金作为加入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的股份,并优先参与劳动,获取劳务报酬。

    二是政府各部门有针对性帮扶涉及贫困人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初加工项目、种粮大户项目、农资综合补贴项目等涉农项目和贷款贴息项目优先投向涉及贫困人员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三是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上与龙头企业对接,下与贫困户相联,将贫困户土地租赁下来,吸纳贫困户到企业务工,土地经整理后分包给贫困户,充分将农户土地、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统一技术、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监管、统一品牌销售等利益联结,逐步形成机制。

    (三)培育发展贫困村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培育发展贫困村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承包土地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对流转土地的贫困户由县、乡、镇给予一定奖补,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以贫困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为重点,以特色产业为依托,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大力发展以种养业为主体的残疾人扶贫基地,鼓励贫困户特别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承包土地、林地作股份,参与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经营,享受利益分红。支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富民产业,打造3-5个旅游扶贫示范村。

    (四)集中支持帮扶贫困村发展现代农业

    整合农业、林业、财政、水利、科技等涉农政策资金,支持贫困村发展现代农业,完善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示范引导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有关部门在项目立项和安排资金时,要优先支持贫困地区,特别是县本级在安排菜篮子工程、茶叶产业发展、小农水、科技等专项资金时,要把贫困地区作为重中之重予以优先扶持。加快发展扶贫小额信贷,推进“财政惠农信贷通”,丰富金融扶贫服务产品,优先满足贫困地区支农再贷款需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建设工作作为我县扶贫攻坚战的重大举措,真抓实干,抓出成效。各级相关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从政策、项目、资金、人才、信息和技术等方面为贫困户、贫困村提供扶持,及时研究解决产业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产业扶贫工作保障机制,营造产业精准扶贫攻坚良好氛围。

    (二)加强协作,落实责任分工。按照“统筹安排、分工包干、明确责任、各司其职”的要求积极与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密切配合,同时要求县农业局、县扶贫和移民办、县财政局与各乡镇,以及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围绕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强化职责分工,把任务落实到站、股、室、到人头,开展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把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抓实、抓出成效。

    (三)落实各项政策,加强项目资金扶持。以改革为动力,创新农业体制机制,激活农业发展要素,推动全县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级项目资金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政策,整合聚集各类投入,统筹安排贫困户发展、基础设施等项目资金,实现对贫困村的项目资金全覆盖,实现项目资金精准投放,确保项目规划到户,资金到村到户。

    (四)加强监测评价和考核。建立以精准扶贫为导向的农业产业扶贫监测评价和考核机制,建立信息定期报送制度,随时掌握工作情况和进展,加强工作监督检查,定期通报有关问题;建立考核机制,重点考核各项农业产业扶贫目标任务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