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鼓县中等职业教育2017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04日 字体:[][][
  •   

     

    铜鼓县中等职业教育2017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规模与结构

    铜鼓系山区小县,人口少,生源少,经济相对欠发达。但县委、县政府一贯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早在1984年就举办了农职业技术高中,1998年又举办了林职业技术高中,1994年整合资源,将两所职业学校合并,在原林职业技术高中校址重新组建举办了全县唯一的铜鼓县职业技术高中,正科级建制,隶属县教育局。校园占地30620平方米,建筑面积15703平方米,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1995年被评为省重点职业高中,2008年认定为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4年评为江西省达标中职学校,并将县直各单位所有职业技能培训均归口于职业学校。2017年,我县招生工作进展顺利,原则上普、职招生比为1:1,实际普、职招生比7:3。2016年和2017年职业中学招生情况如下表:

    铜鼓县职业中专学校2016-2017年在校生情况比对表

    类别

    16年度

    17年度

    变化情况

    招生规模

    210人

    289人

    增加79人

    在校生规模

    676人

    718人

    增加42人

    毕业生规模

    164人

    247人

    增加83人

    学生结构

    计算机应用607人、学前教育43人、中餐烹饪26人

    计算机应用596人、学前教育82人、中餐烹饪40人

    计算机应用减少11人人、学前教育增加39人、中餐烹饪增加14人人

    巩固率

    96.60%

    97.20%

    增长0.6%

    培训规模

    192人

    203人

    增加11人

     

    (二)设施设备

    学校2017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86万元,实训实习工位216个,纸质图书2.7545万册,电子读物1.2万册,生均数均达到或超过省级重点和达标学校指标要求。

    铜鼓县职业中专学校2016-2017设施设备情况比对表

    类别

    16年度

    17年度

    变化情况

    教学仪器设备值

    总值

    (万元)

    生均

    (元)

    总值(万元)

    生均

    (元)

    总值增加47万元,生均增加459元

    559

    8269

    606

    8440

    实训实习工位数

    总数

    (个)

    生均

    (个)

    总数(个)

    生均

    (个)

    总数增加27个,生均增加0.02个

    189

    0.28

    216

    0.3

    纸质图书

    总册数

    生均册数

    总册数

    生均册数

    总册数增加339册

    27206

    40.2

    27545

    38.5

    (三)教师队伍

    2017年,学校在编教职工总数为68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另有外聘(兼职)教师2人,共专任教师共计62人,生师比12:1。“双师型”教师比例为24%,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88%,硕士以上学历比例1.6%;高级职称比例为37%;“双师型”教师14人。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学校政教处负责根据学生现实表现进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全面鉴定。2017年,仅有个别因违纪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学生。今年应届毕业生中,文化课合格率98.2%、专业技能合格率97.3%、体质测评合格率98.6%、毕业率100%,各项数据均保持了较高水平。

    2017年,学校折合在校生数718人,其中计算机应用596人、学前教育82人、中餐烹饪40人,短期培训学员203人。全日制学生均为三年制职业中专学生,学生流失控制较好,巩固率为97.2%。

     

    铜鼓县职业中专学校2016-2017学生素质情况比对表

    年份

    违纪受处分人次

    文化课合格率

    专业技能合格率

    体质测评合格率

    毕业率

    2016

     3

    97.90%

    97.10%

    98.40%

    100%

    2017

     4

    98.20%

    97.30%

    98.60%

    100%

     

    (二)就业质量

    2017年毕业生220人,直接就业159人,占72.3%,升入高等教育56人,占25.5%,其中本科6人,占2.7%,就业率达97.7%,对口就业率达93.33 %,初次就业起薪平均为2400元(学前教育为1600元)。受就业环境、个人发展需求等因素影响,学生选择升学比例高出上年度 1个百分点。

    (三)在校体验

    为全面监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等感受,学校每个学期均开展纸质问卷调查。2017年,学校向学生、家长等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82份。

    铜鼓县职业中专学校2016-2017学生在校体验情况比对表

    年份

    理论学习满意度

    专业学习满意度

     实习实训满意度

    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

    生活满意度

    校园安全满意度

    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

    2016

     96.2

    96.8 

     96.1

     97.1

    94.7 

    98.8 

    98.6 

    2017

    97.1 

    97.5 

     96.5

     97.6

    96.2 

     99.1

    99.2 

     

    (四)职业发展

    职业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搭建展示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积极推进中高职对接,着力培育并全力帮助学生实现人生梦想。2017年,组队参加第二十届宜春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成绩突出,获奖8项次:其中团体二等奖1个,团体三等奖3个,个人二等奖4个,个人三等奖7个(详见下表)。铜鼓职中以省市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在宜春市首届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我校张爱民、张生定、朱珍、梁徽、屠文娟、杨良燕、王伟老师指导学生荣获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六个;在以“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为主题的江西省第八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我校张爱民老师指导李依婷同学荣获演讲类一等奖,屠文娟老师指导王昱楠、谢向红等同学荣获舞蹈类一等奖,朱珍老师指导王琪同学荣获征文类二等奖,王伟老师指导钟晓龙同学、刘星明同学荣获静物素描三等奖。团体成绩居全市中职学校第前列。在第十三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决赛中铜鼓县职业中专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全市仅有两所获奖),全国征文演讲类优秀奖一个,才艺展演类—舞台作品一等奖一个,屠文娟老师荣获全市国优秀指导老师(全市仅有两人获奖)。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积极上进,刻苦学习,选择升入应用型高职院校深造,专业班毕业生在人力市场十分抢手,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校与江西捷一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江西金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宜春市金阳光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或联合办学协议。

    铜鼓县职业中专学校2016-2017参加市中职技能竞赛成绩

    项目

    参赛选手

    指导老师

    获奖

    职业英语技能

    周微

    钟莉

    二等奖

    刘梓雨

    钟莉

    三等奖

    导游技能

    朱孝荣

    张爱民

    二等奖

    柳乐文

    张爱民

    二等奖

    杨家辉

    张爱民

    三等奖

    中餐宴会摆台

    邱叶

    杨良燕

    三等奖

    杨礼林

    屠文娟

    三等奖

    计算机平面设计

    朱建

    郑晖

    三等奖

    梁石香

    吴希英

    三等奖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

    刘浪

    梁徽

    三等奖

    硬笔书法

    华晓凤

    蔡振东

    三等奖

    职业英语技能(团体)

    三等奖

    导游技能(团体)

    二等奖

    中餐宴会摆台(团体)

    三等奖

    计算机平面设计(团体)

    三等奖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布局

    学校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思想,确立了“以专业建设为引领,注重质量建设和品牌发展,以地方特色产业为依托,打造特色专业”的专业建设方向,形成了面向社会、贴近需求、多专业并存的专业体系。现设专业8个,另有与江西捷一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办学的“电子商务班”。学校成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定期进行市场调研,组织专题研讨,设置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1、积极顺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市场需求,不断加强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着力加强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学前教育等专业的建设,为全县经济建设服务。2、推行现代学徒制,开设校企合作电子商务班,整体提升劳动者素质。3、增设电子商务等专业,初步形成以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省级精品专业、市级骨干专业为龙头,多种专业并存,融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为一体的专业框架。4、探索专业建设发展长效机制,在持续调研的基础上,让专业建设紧贴行业企业,紧盯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以深化校企合作为抓手,让专业建设内在要素、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习实训、教师队伍等始终适应市场,保持活力。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大专业,小模块”的编班方式,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以适应岗位群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实施任务引领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教学方法,实现知识技能与岗位任务的“零距离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完善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化的中职学生评价体系。经过专业建设与改造,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加贴近市场与企业,职教内涵更加丰富,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凸显。

    (二)质量保证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注重思路引领,优化育人环境,在育人理念上强化“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的成才观,在育人目标上更加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学校下大决心创新教育教学管理,花大力气提升育人质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真正实现了“就业有门、升学有路”的教学目标。始终高度重视专业班的教学工作。按照“会用、能用、够用”的原则,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一是突出技能实训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实行实训课的“四定方针”,即定人员、定课时、定内容、定目标。二是实行技能过关考核,以每个学生在校学习2年半后能出产品或作品为基本考核目标。这些举措,保障了全校所有专业真正可以全天候、不间断实训教学,提高了实训设备的使用率,增加了学生实验实训的机会,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有了大幅提升。2017年,组队参加第二十届宜春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成绩突出,获奖8项次:其中团体二等奖1个,团体三等奖3个,个人二等奖4个,个人三等奖7个(详见表7)。组队参加全国、江西省“文明风采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荣获国家级优秀组织奖,成绩名列全市中职学校前列。高度重视“三校生”对口高考班教学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全省“三校生”高考并进入大学深造,是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及其家长的强烈愿望。学校顺应人民群众的这一期盼,高度重视“三校生”对口高考教学工作,2017年高考录取本科6人,本科录取率23.1%,专科录取率95%。

    学校建有校长室—处室—教研组(年级组)三级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及运行机制,加强党、团、工会组织建设,健全学校组织机构,不断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学校设有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招生就业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总务处等职能处室及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分工协作,明确职责。积极探索推行扁平化管理,深化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任用年轻干部,不断提升教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校级领导班子成员6人,平均年龄46.66周岁,均具有本科学历,中高级以上职称。二级机构管理人员20人,全为竞聘上岗,平均年龄40.16岁,均为中高级以上职称。2017年,学校全面修订和完善了学校岗位职责、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规章制度,建立了现代化、标准化制度体系,全体师生严格遵守,为学校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突出诚信、敬业,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按照“全员育人”的理念来构建德育管理机制,突出全体教职工的德育职责,积极发挥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共产党员、团员干部等德育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德育工作呈现以下特色。一是坚持全程和全方位育人,把德育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挖掘本课程德育教育内容,把思想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做到了教书育人;健全和落实各项学生管理工作制度,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落实有力,做到了管理育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技能竞赛、各类征文比赛、志愿者服务活动、篮球赛等,做到了活动育人;高标规划,发掘校园自然美、人文美,设置校园广播、文化长廊、报刊阅览栏、专题宣传橱窗,在醒目的位置悬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职教宣传标语,营造了整洁、优美和浓郁的职业教育文化氛围,做到了环境育人。始终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作为德育主线贯穿整个中职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理想信念,以增强他们今后在职业生涯中克服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力量。二是根据生源特点,找准教育和管理的突破口。按照“学会求知创业,学会处事做人”的育人理念,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坚持把养成教育作突破口,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管理以及学困生的转化教育。通过新生入学军训、新生入学纪律强化教育等措施,让新生了解我校的纪律要求,初步纠正以前形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结合班级量化评比和学生品德操行的考核,积极实施德育综合量化管理,坚持不懈地对学生执行日常行为规范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及时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教育,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三是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学校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的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建起了心理咨询室;通过大量调查摸底,建立了心理问题学生跟踪档案;以班级为单位,由心理辅导教师每学期至少进行1次的集体心理健康教育;组建阳光班级,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进行集中有序反复性指导。在安全与法制教育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各种集会、宪法宣誓、禁毒宣誓、每天一节20分钟德育等形式,以及教室的广播系统、学校宣传橱窗等设施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校警共建机制以及法制副校长,举办各种专题教育讲座,以各种生动案例开展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年度未出现学生安全事故和违法现象。四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和学生的就业管理。在德育过程中,注重抓好职业道德、择业和创业意识教育,突出职教特色,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同时积极抓好学生的就业管理,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出口。各个专业都开设了《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等课程,从课堂上使以敬业、乐业和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得到了有效落实。现在,我校校风正,学风好,保持了我校违法犯罪率一直为“零”的良好记录,学生品德操行评比合格率达100%。2016年学校被评为“铜鼓县教育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倡导美化即文化理念。二是积极传播进步文化,创设报栏、橱窗、文化长廊、图书室、阅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文化墙,使学生亲自参与自我熏陶;建成完善的校园电化教学网络,普及文明新风;在学校重点部位张贴名人名言,展出优秀毕业生展板,展示学校校训和育人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以及积极举办重大节日的庆祝、纪念活动,让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三是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体育运动、书法、绘画、歌咏、乐器、舞蹈等活动常年举办。每年一次的元旦文艺汇演和校级“文明风采”大赛更是深受师生欢迎。四是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学校作为江西省宜春市“安全文明校园”,学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多次受到表彰。学校一直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学生会建设规范、有效。每届学生会干部都是通过公开选拔、竞选产生,在学生中示范作用明显,享有较高威信;学生会和青年志愿者队伍等机构健全;根据相关制度,学生会干部直接参与到学校日常管理之中;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爱心募捐、禁毒服务、安全巡查、学生就餐、学生到课、卫生检查等工作中,学生会发挥了出色的作用。

    (三)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一是坚持不懈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以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目标,充分发挥全校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坚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德立教的基本思想,按照“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要求,以“敬业、博学、爱生、奉献”为主要内容,对全体教职工提出争做“有魅力、有内涵、学生爱戴的老师”的明确目标,坚持不懈地开展了“爱岗位、爱教育、爱教学、爱学生”等一系列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质量建设的全过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涌现了一大批受到省、市、县表彰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先后荣获“江西省学校阳光体育先进单位”、“宜春市平安校园示范学校”、“教育工作综合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二是坚持不懈抓教师素质提升。强化理论学习。学校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以及国家、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是认真学习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江西省教育厅印发的《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进一步浓厚了依法治教的氛围。注重专业提升,积极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年,有3人参加了省培,3人参加了企业实践,10人参加了社会服务活动,邀请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受训教师60人次。一批青年教师成长为相关专业教学中坚力量,极大地提升了教师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经过努力,学校教学教研成果涌现,一批名师脱颖而出。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课堂教学大赛、建设精品课程、指导技能大赛、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研论文等活动。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他们以“教书育人”为大任,以“精业兴校”为荣耀,为学校迅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作为我县唯一的职业学校,学校紧紧围绕服务主题,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关注企业需求,找准合作点,强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工业园区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堂与车间对接,形成了供需衔接、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推动校企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的纵深发展。一是学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和“把教室设在工厂、把车间设在学校”等人才培养模式,在深化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育人模式的巨大创新,也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加快捷的成长通道。二是学校扎实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引领校企双方互利共赢。先后与江西捷一商务服务有限公司、铜鼓县花朵艺术幼儿园、宜春市金阳光商贸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以订单培养或举办“校企合作班”等形式合作,真正实现了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企业转的办学新方向,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的深度合作和全面对接,不仅有着积极的经济效益,也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学校被铜鼓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确定为“校企合作培养基地”。三是学校利用人才、设备的独特优势,全力唱响培训品牌。学校积极承接本县的“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民知识化工程”、“公民职业化工程”、“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党员技能培训”等一大批培训工作,开展现代农业种植、特色养殖、客家美食、电子商务、农产品市场营销等20多种专业技术工种培训,年培训各类劳动力600余人次,90%的培训学员成功实现了创业创新。学校与有关乡镇建立了实训基地和创业服务基地,实现了培训专业化、实践基地化,就业创业零障碍。。

    (二)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认真执行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坚持在校学习5个学期、一个学期赴企业顶岗实习的教育模式。通过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积极稳妥地安排实习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取得显著成效。学校顶岗实习由招生就业处具体负责。学校制订《学生实习工作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工作管理实施细则》、《学生实习安全管理制度》、《就业学生“三跟踪”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每学期,招生就业处对实习学生开展调研,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实习工作。在实习前由招生就业处牵头组织教导处、专业教研组及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劳动纪律、安全生产等方面教育,并进行德育、理论、技能、安全四项考核。实习学生经考核合格后由招生就业处统筹安排并由相关教师安全护送到相应的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实习企业与本校建立了长期校企合作关系,在学生实习期间,由招生就业处、班主任、专任教师和企业人事部人员组成实习学生管理小组,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实习教学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生活指导等工作,实施“三跟踪”(跟踪管理,跟踪服务,跟踪教育)服务。通过“三跟踪”服务,一方面,学校能及时为实习学生解决生活和实习中的困难,让他们能在企业安心实习;另一方面,学校积极与企业深入交流,听取企业对学生、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为学生管理和专业建设服务。“三跟踪”服务工作,使得家长放心、学生安心、用人单位称心,实现了学生、家长、社会、企业和学校均满意的共赢局面。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学校主动融入职业教育发展大环境,充分发挥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优势,积极推进中高职对接。根据省教育厅文件精神,我校与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中高职对接协议,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专业实现了中高职对接培养。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一直是铜鼓县域内中级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此前已向社会输送了1万余名合格的劳动者,今年学校220名毕业生,或顺利升入高等学校深造,或选择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7.7%,专业对口率达93.33%。在今年开展的合作企业走访调查中,企业对我校毕业生满意率达98%以上。

    (二)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培训专业和培训项目,做到“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绕需求转”,深度对接社会、产业和企业需求,积极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实施产教融合。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导向,先后承担了“雨露计划”、“阳光工程”、“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技能培训”等一大批培训工作,年培训各类劳动力600余人次,90%的培训学员成功实现了创新创业。

    六、政府履责

    (一)经费保障

    2017年,县财政足额保障了学校教师工资,足额拨付了中职学生免学费、国家助学金等民生工程专项资金。同时,积极加大投入用于学校的各类项目经费,已修建沥青跑道,大雨冲垮的挡土墙及女生寝室维修,有力地保障了学校的建设发展和设施安全。具体拨付经费如下表:

    项目

    小项

    金额(万元)

    人员经费

    (631.6万元)

    在职人员

    628.79

    退休人员

    2.81

    公用经费

    (108.2万元)

    非义务教育经费

    50

    教育附加费返还

    23.56

    职高免学费补助

    23.25

    生均经费

    0.96

    工会经费

    3.24

    教职工福利费

    1.19

    特聘教师工资补助

    6

    项目经费

    (125.02万元)

    普高助学金

    7.94

    政府资助金

    6.48

    职高助学金

    5.6

    校舍维修

    20

    操场改造

    50

    校建奖金

    35

    (二)政策措施

    县委、县政府为学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已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进一步健全了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建立了政绩考核和问责机制,把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为各级党、政考评的重要内容,促使教育发展环境最优化。积极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健全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真正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财政教育拨款的“三个增长”。同时继续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明确了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了经费投入(含土地划拨)机制,保障了学校办学经费和所需用地的稳定来源和增长。

    七、特色创新

    (一)加强学校管理工作。

    学校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纵深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强化学校管理,办学成绩突出。同时不断创新学校管理,以“严、恒、细、实”为目标,实现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全校校风正、教风优、学风好,2014析学校被江西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西省重点达标中职学校。

    (二)做活做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

    学校纵深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并创造了“把车间建在学校、把教室设在工厂”的工学结合新模式,实现了课堂车间对接零距离。同时学校扎实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引领校企双方互利共赢。先后与江西捷一商务服务有限公司、铜鼓县花朵艺术幼儿园、宜春市金阳光商贸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以订单培养或举办“校企合作办学班”等形式合作,真正实现了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企业转的办学新方向,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的深度合作,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的全方位对接,实现了学生、家庭、企业、学校、社会五方互利共赢,不仅有着积极的经济效益,也有着显著的社会意义。学校被学校被铜鼓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确定为“校企合作培养基地”。

    (三)强化学校教学工作。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强化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2017年学校组队参加第二十届宜春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成绩突出,获奖8项次:其中团体二等奖1个,团体三等奖3个,个人二等奖4个,个人三等奖7个。组队参加全国、江西省“文明风采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荣获国家级优秀组织奖,成绩名列全市中职学校前列。高度重视“三校生”对口高考班教学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全省“三校生”高考并进入大学深造,是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及其家长的强烈愿望。学校顺应人民群众的这一期盼,高度重视“三校生”对口高考教学工作,2017年高考录取本科6人,本科录取率23.1%,专科录取率95%;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满意率达99%,学生、家长、社会、企业和学校均满意,真正实现了“高质量就业”的目标。新开设的中餐烹饪(客家美食)、电子商务两个专业已开始招生且稳步发展,强化了与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对接,匹配度高,在产教结合的探索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八、学校党建

    县教育局党委在职业学校设立学校党支部,并设正科级党支部专职副书记一人。学校支部共有党员32名,在职党员21名,2017年发展新党员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本学年,学校党支部按照县委和县教育局党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从严从实,做到了“三个突出”:一是突出责任落实。支部迅速成立“两学一做”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以党小组为单元的学习小组,领导小组抓学习小组,支部委员划入各党小组,党小组长带动党小组成员,形成“两学一做”责任落实的压力传导和带动机制。支部及时制定并在党员大会上通过了“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和支部学习教育工作计划,将“两学一做”的主体责任和学习任务明细化、具体化,对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做到细化到人、量化到岗,紧扣时间节点,一项一项抓落实。二是突出常态长效。支部坚持以党小组为基本单位,以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把思想教育抓在日常,将“两学一做”抓在日常。以“三会一课”为抓手,聚焦党员教师学习、思考和领会,以党课促党员教师思想觉悟的提高。开展了多次专题党课,由领导小组成员以讲座形式带头讲党课。支部引导督促全体党员教师认真学习党章、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真正搞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掌握好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守住共产党员为人做事的底线。支部采取先支部大会后小组活动,先集中学习后分组讨论,先分散自学写心得体会,后集中通过考试,完成了三个专题和党员具体标准大讨论等学习任务。全校党员全部满勤参加,党章党规测试参与率均达到100%,党章党规测试的优秀率均达到100%。三是突出示范引领。结合“两学一做”的系列主题活动,支部组织党员参加诸如环境清理等活动;支部设立“党员示范岗”,开展“当先锋,树形象”公开承诺活动,全体党员还承诺领办了班级管理、学困生帮扶、质量提升工程等一系列重要事项。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党员教师积极搭建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平台,使他们把“两学一做”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真正立足岗位做贡献,落实了党风廉政职责,带头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促进了学校三风建设,充分发挥了党员模范引领作用。

    九、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1、基础条件亟需扩充完善。学校现有校园面积偏小,校舍不足,县委县政府正在筹备选址兴建新的职业学校,以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2、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师紧缺。专业教师缺口较大,部分教师的工作量偏大。

    (二)工作建议

    1、加快基础能力建设。要加强沟通,主动作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学校整体搬迁项目建设,同时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快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验实训设备,提高专业培养能力。

    2、加强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要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强化省级精品专业和市级骨干示范专业建设,重点加强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电子商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等专业的建设,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动“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高专业培养水平。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依托“专任与兼职、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